第36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一)-《宰执天下》
第(3/3)页
皇帝只能通过眨眼来传话,故而问题都很简短,一字、两字、三字而已。当王安石听到杨戬翻着韵书,念出“平章辛苦”四个字,就楞了一下。
“不敢。为君分忧,岂能称苦?”王安石等着赵顼的下文。
“河……东……”
王安石迟疑了一下,然后熟极而流的念着:“河东有韩冈镇守,辽军不得其门而入,陛下无需挂念河东。河北战局平稳,也是多亏了从河东派去的两万兵马。如今西北大胜,河东稳定,而河北有名将强兵,辽军也无从南下。这一仗,当不会再有反复。”
奏报给赵顼的军情,大半是假,小半是真。弄到现在,很多时候不得不为了圆谎而撒更大的谎。
王安石并不是有洁癖的人,当年主持变法时,欺上瞒下的事也没少做。可是现在,对着重病的皇帝公然撒谎,还是忍不住老脸微红。幸好面黑,看不出来。
“令……婿……为……国……”
“韩冈在河东,不过镇抚而已,比不得吕惠卿、郭逵的功劳。”
王安石斟词酌句,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说漏口。
这位皇帝本来就是极聪明的一个人,一句疏忽,说不定就能让他想通一切,找到真相。要不是xing格问题,必然会是一名留名青史的明君。
只是可惜得很,当年割让河东北界的土地,被士林宣扬成割地七百里,纵然灭交趾、灭西夏、开拓河湟,武功远胜先代,可在天下人的心目中,依然被辽人压上一头。而这一回辽军入寇却被迫乞和,功劳却会被算在皇后头上。
话说回来,商纣不仅有扛鼎之力,也是绝在京城之内,都认为辽贼之所以坚守代州,只是为了收缩兵力,并非无力进攻。一旦形势有变,积蓄的力量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不要逼得辽贼拼命,以免坏了大好局面,这是朝廷中的共识。
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这本就是兵法正道。韩冈以置制使坐镇河东,逼得耶律乙辛选择和谈,有他很大一部分功劳,不管怎么说,他麾下的大军也是反击入辽境,并占了一块战略要地下来。
但要说夺取大同,那根本不可能。
王安石组织着话语,想要打消赵顼的念头,但他随即就呆住了。
“复……幽……云……可……封……王……”
而半ri之后,京师沸腾了起来,河东在代州城外大破辽军的捷报终于传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