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清风城内之所以能做到适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百,云泽强制命令是其一,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清风城有钱! 不仅是政府有钱,可以在教育上发放补贴,重要的是城内居民也有钱。 背靠云泽这棵大树,清风城内除了以劳役赎罪的奴工,其它军民的平均收入是周围州县百姓的数倍以上。 仓禀足而知礼仪,兜里有钱了,才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比如理想,比如教育,亦或是其它。 快饿死的人是不可能有闲情逸致去读书的,即便他们知道读书有很多好处也不行。 云泽相信,随着农业大丰收,生存压力稍微小了一点之后,会有更多家庭愿意将孩子送往学校读书识字。 至于男女不平等,这点就需要用时间去慢慢抹平了。 不过好在武朝是一个武道世界,因为有武学的存在,男女在个体战斗力上的差别被大幅度缩小,这也导致男女之间的地位差距并不像华夏古代那样悬殊,相对来说矫正也简单的多。 “除了兴建二百多所蒙学、社学之外,新建立的武院和文院也相继投入使用,目前两所学校共有先生九十余人,常住学子六百余人,非常住学子三千余人。” 武院、文院,即清风城体系内两所最高学府,顾名思义,前者学武,后者习文。不过这个文武包含范围很广,武不但有武学,还包括行军打仗、后勤调度、军队训练、装备制造等等,所有和“武”字沾边的几乎都有。 至于文院就更夸张了,上至经史子集、棋棋书画,下至医农工商三教九流,文院全部囊括在内,可以说是一个超级大杂烩。 田易明所说的常住学子和非常住学子其实就相当于云泽前世大学的全日制和在职一样,名义上都是学生,但差别还是挺大的。 当然,受限于目前清风城的客观条件,有些相对冷门的专业连老师带学生也就大小猫三两只,连架子都没搭完整。 不过云泽对这两所学校的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