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经济学大师的诱惑-《重生97之另类地产霸主》


    第(2/3)页

    这就已经和原标题不同了,真实历史中那篇文章的标题是这样:

    是土地财政帮助咱们国家崛起完成原始积累。

    嗯,考虑到“原始积累”这种提法有点敏感,也容易让咱们中国人感到不适,所以李达康就稍微改变一下。

    这一改变李达康的灵感就来了,他开始奋笔疾书:

    “……房地产房地产,虽然“房”在前,“地”在后,但各国的房地产发展史都证明,在这个行业当中,在经过最初两到三年的起步阶段后,永远是土地才是核心,和土地相比,上面的房子反而微不足道……”

    “……众所周知,公共服务是城市土地价值的唯一来源,城市不动产的价值,说到底,就是其所处区位公共服务的投影。无论城墙,还是道路,或是引水工程,公共服务都需要大规模的一次性投资(fixed    cost)。传统经济中,一次性投资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过去剩余的积累。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巨大的一次性投资,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障碍……”

    “……突破性的进步,来自于近代信用体系的创新。通过信用制度,未来的收益可以贴现到今天,使得资本的形成方式得以摆脱对过去积累依赖,转向预期收益。信用制度,为大规模长周期的设备和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可能。技术进步和信用制度的结合共同启动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使得后两者成为伴生的经济现象…..”。

    “……只有资本才能为资本作抵押。信用制度的关键是如何获得“初始信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启动,都必须跨越原始资本的临界门槛。一旦原始资本(基础设施)积累完成,就会带来持续税收。这些税收可以再抵押,再投资,自我循环,加速积累……”。

    “……城市化模式的选择,说到底,就是资本积累模式的选择。不同的原始资本积累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化模式。历史表明,完全靠内部积累,很难跨越最低的原始资本门槛。强行积累,则会引发大规模社会动乱。因此,早期资本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很大程度上是靠外部掠夺完成的。几乎每一个发达国家,都可以追溯到其城市化早期阶段的原罪,那么咱们国家呢?很明显不能走这条道路,所以咱们国家的发展,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

    正当李达康思如泉涌的时候,他突然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回头一看,却是曾茹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自己身后。

    李达康对她微微一笑,然后低声说道:“曾老师,你怎么来了?”

    嗯,由于熟悉程度增加,现在的曾老师倒是比之前自然多了,和李达康说话也更加随便:

    “这里是图书馆,我不能来呀?”

    由于刚开学,图书馆的人并不多,李达康周围一大把空位,曾茹随便找个位置在李达康身边坐下:“李达康,你在干嘛。”

    “没干嘛,随便写点东西,咦,你怎么知道我在这?你过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曾茹点点头,刚想说的时候,话到嘴边却又转口:“我说了这是图书馆,难道我就不能来吗,不像某人,自己学校的图书馆好好的,还天天喜欢往隔壁跑。”

    曾茹顿了顿:“刚才本来想跟你打电话,路上正好遇到项聪,他说你来图书馆了,我就找了过来。”

    李达康一听,这话的味道怎么不对,怎么都有点打翻醋坛子的意思了呀,于是呵呵一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