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 太子奏事-《皇明皇太孙》
第(2/3)页
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都是大明朝现在的一个军功制度,大家都没有太多的意见。
对于太子的话,天子似乎是比较满意,笑着说道,“太子言之有理,还是依循旧制就好。”
小小朱的一些观点实际上看起来没有太多新意,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不过这也不错了,胜在稳妥,这就是一个不错的品质了。
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些时候需要大魄力,说不定也可以带来非常大的帮助。可是一旦改革不力,那么很有可能也就会带来巨大的动荡,或者是非常大的弊端。
现在的大明朝在很多的制度上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稳健比较合适,这也是皇帝、太子应该有的品质,可不能想一出是一出,要不然就不是皇帝有主见,而是皇帝瞎折腾了。
朱允煐想了想,缓缓点头说道,“太子年岁尚幼,不过到底也册封多年。此次筹功,曹国公和开国公当先奏报与太子。”
不少文武百官立刻面面相觑,也忍不住有些小声的交头接耳,皇帝这一出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小小朱很开心,立刻跪下说道,“儿臣谢父皇隆恩!儿臣当殚精竭虑,不负父皇圣恩!”
常茂也立刻出班跪下,语气坚决,“臣领旨,臣必辅佐太子殿下。”
李景隆也不甘示弱,这是示好太子的好机会,“臣领旨!”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这件事情还是常茂和李景隆主持,但是名义上当然是以皇太子为主了。所谓的奏报太子,乍一听还以为最终是由太子拍板,可是这也就是名义上的。
这和当年不一样,当年洪武皇帝在位的时候,大事小事都是先交给太子批阅,然后再送去给洪武皇帝。当年的太子可不是吉祥物,不是有名无实,很多的事情都是太子批阅了就行。
而现在呢,小小朱那边就是个名义,估计就是小盖章狂魔盖个章,然后送给他的父皇。
虽然大家也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依然会让不少人感觉到比较吃惊,也觉得太子是真的地位稳固。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一些事情,不过依然不影响太子有了名义。
皇帝现在年轻力壮,居然就舍得这般培养太子,这可不是一般的宠爱啊。
徐系一脉的勋贵自然是有些振奋的,主要就是因为皇太子的地位稳固,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好消息。徐系一脉的勋贵当然天生的亲近小小朱,就像常系一脉以朱允煐马首是瞻一般。
说句难听的,‘先皇’要是没有驾崩,他要是登基册立了吕氏,常系的勋贵可能没有太大的意见。但是他们肯定会上折子请求册封常氏为皇后,肯定会迫不及待的请求册封皇太孙为皇太子,绝对不会给吕氏、朱允炆任何机会。
当年朱允煐的情况看似稍微复杂一点,但是实际上也没有太复杂,嫡长的名分在那呢。
不过他们肯定也是拼尽全力的,肯定要成为朱允煐的依靠,要成为朱允煐的羽翼。朱允煐登上大宝,也是符合常系一脉勋贵的利益。
而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小小朱国本的地位稳固,徐系一脉的勋贵当然也是要为太子摇旗呐喊。太子以后势必要登基的,谁也不能威胁到太子的地位。
哪怕这一次筹功的事情,皇太子也就是得到了象征性的权力,但是这也就是‘昭告天下’!
往深处一点的想,这实际上也是当今天子允许一些武勋靠近太子。不是徐系那种天生靠近太子的,而是允许一些傅系一脉的人靠近,或者是其他山头的将领靠近太子。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嘛,这些将士在高丽浴血奋战,再多的功劳都是应得的,那是他们拼杀出来的。但是得到了赏赐之后,必然要感谢皇帝的圣恩。而现在皇太子主持这件事情,那恩典就是太子赏下来的,当然也要感谢了。
想明白这些事情,自然也就让徐系一脉的勋贵们更加激动,对于大明朝太子的未来有着更多的信心,他们也都觉得皇太子的地位稳如泰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