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科举1-《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第(2/3)页

    而且这个主见还能看出这个人到底是个混账,还是个人。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项政策到底是不是利国利民,还是得让群众来说话,这一步变让考生来分析阐明一下。

    二十一世纪的考试,也有分析题,考生还不能简单的回答是与非。

    就算你把题目正过来、反过来抄一遍,解释一遍通俗的白话,老师看着也会极其欣慰。

    仿佛你真的理解了文字的内涵,是个了不起的学生。

    反观那些就回答是与非,惜字如金的人。

    就算你回答对了,老师也会觉得你是猜的,再来一句,理解的不够透彻的批语。

    让人欲哭无泪。

    这大抵就是胸有千言,下笔无字。

    既然说了是选有主见的人,这些纵然有才有智的人,却只能遗憾被剔除了。

    毕竟,能说服别人,也是一项重要的本事,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的判断是与非。

    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服没有主见的人,真的是为官一项重要的本事。

    第三歩,只能是作文了。

    一篇文章写下来,短,还能掩饰一下人品。

    长了,就会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就像此时正在码字的作者,看文就知道是个感情专一的人。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

    其实沈三问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做官居然要考诗词歌赋,让人有一种选诗人的错觉。

    或许科举出来后,这几代的皇帝以为,能做好诗的,便是聪明人吧。

    这时的作文已经粗具后世命题作文的雏形了。

    给出一个政题,让考生自由发挥,叫做政论。

    这些题型出来,真的是千百年没有变过。

    只是初步了解一下,沈三问就有很多地方想吐槽的。

    不过凭借自己领先千年的常识,来苛责古人,也不道德。

    沈三问还是建议取消了诗词的单独评分,以政论为主,可以于政论中以诗词彰显文采。

    有了题目,还得有流程。

    流程不过是乡试、州试、省试、殿试。

    乡里先参加一次考试、州里再参加一次考试。

    省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尚书省的考试。

    殿试是又皇帝主持的考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