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零式战斗机二-《烽火博物馆》
第(3/3)页
在一路“吱吱嘎嘎”的伴奏下,来到了各务原机场。
随着一系列的实验,“12试舰载战斗机”确实达到了设计要求,于是获得了正式的项目代号“A6M1。”
但在接下来的静力测试中,飞机出现了大问题。
当时的测试手段相当原始,一个是依靠风洞吹风,以检测高速飞行时会出现的问题。
另一个是用装满铅丸的袋子,堆积在机体上模拟受力状态,直到部件断裂为止。
“12式舰载战斗机”的尾翼强度充裕,在2.4倍时才发生断裂。
机体部分就糟糕了,上屈达到0.8倍,蒙皮就开始褶皱变形。1倍时已经不堪重负。
机翼在1.6倍时,会发生严重的变形。
而更不堪的是起落架,技术人员把飞机吊挂到40厘米的高度,然后让其直接落地。
强烈的冲击力,瞬间就撞断了左翼起落架根部的翼肋。
在进行修补以后,又进行第二次测验。
结果同样糟糕,又有别的翼肋发生断裂。
这件事情在倭国海军航空技术厂,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技术人员要求,三菱公司应该再制作一架样机,进行静力试验。
但主持测验的小谷敏夫大尉予以否决。
“哪里强度不足就补强哪里,先把这一架彻底摔烂,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再说。”
就这样缝缝补补,1940年初,“12式舰载战斗机”通过了海军航空技术厂的测试。
这个时候,项目的编号也改为“A6M2。”
它的性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交付试用之后,也是好评如潮。
三菱公司上下都觉得设计完成,甚至连堀越二郎也接过了“14式局地战斗机”专案。
一个突如其来消息,却打乱了所有人的阵脚。
2号原型机在空中解体,试飞员死亡!
第(3/3)页